教育公益的本质是 “用教育的力量改变命运,用公益的温度连接社会”。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中,珀莱雅始终聚焦边远地区教育发展,秉持“长期主义”理念,通过系统化、多元化的公益行动,持续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赋能。
近日,珀莱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公益活动:从共庆珀莱雅希望小学18周年,到举办“来雅少年”公益研学活动,再到开展珀莱雅希望小学亲子公益夏令营活动。珀莱雅不断拓展教育公益的深度与广度,实现了从硬件支持到素养提升、从单向援助到双向互动的跨越,以多元化、可持续的教育公益行动诠释了企业在教育公益领域的社会责任担当。
7月中旬,在珀莱雅希望小学18周年校庆到来之际,珀莱雅股份创始人、董事长侯军呈与珀莱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方爱琴携珀莱雅员工代表前往甘肃省平凉市西阳乡,与学校师生共庆,为孩子们送上新鞋新袜、手持显微镜等礼物,并栽种象征着珀莱雅感恩文化的“感恩果树”,让爱与希望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共庆珀莱雅希望小学18周年校庆
这座希望小学的变化,是珀莱雅公益长期主义的生动写照。2007年,这里只有一所建在黄土高坡上的简陋村小,基础设施薄弱,教育资源匮乏。18年间,侯军呈多次亲自带领企业员工前往学校捐赠电脑、校服、文具等物资,公司也持续出资用于校舍扩建、水窖修建等基础设施改善,逐步提升校园整体环境。2023年,针对操场沙化问题,珀莱雅出资40多万元铺设塑胶操场和人工草皮,使其成为当地唯一一所拥有塑胶操场的村小。
未改造前的水泥地
改造后的塑胶操场
历经18年的持续投入和悉心建设,学校已经发展为一座配备教师宿舍、多媒体教室的现代化校园,师资与生源逐年上升。
除了硬件升级,珀莱雅也注重对教师队伍的赋能。通过组织校长及教师代表赴杭州参与课程培训、教育研讨等活动,珀莱雅致力于从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层面强化师资力量,为教育质量提升注入持久动能。
珀莱雅深知,教育公益不应止步于硬件条件的改善和师资力量的强化,更在于帮助孩子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珀莱雅“来雅少年”公益研学活动
7月下旬,珀莱雅开展“来雅少年”公益研学活动,来自河南新密和重庆彭水山区的少年们,走出大山、走进珀莱雅,开启了一段对话广阔世界的探索之旅。
在珀莱雅员工志愿者的陪同下,孩子们参观了珀莱雅大楼、杭州龙坞研发中心及彩棠美妆学院,参与护手霜DIY、美妆知识培训、职业分享会以及直播间体验等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充分开拓了视野,近距离感受到了美丽产业的魅力。
对于孩子们而言,每一次体验都充满新奇与成长。当他们通过亲耳聆听、亲身实践,了解到精密仪器背后的严谨科研精神、产品研发中的创新思维时,那些停留在书本中的文字突然生动、真实了起来。这种沉浸式的公益研学不仅打破课堂边界,让知识 “活” 起来,而且通过沉浸式体验、实践性探索,实现对传统教育的补充与延伸,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助力孩子们的全面成长。
自2023年起,珀莱雅已经成功举办多次“来雅少年”公益研学活动,来自新疆、云南、四川、山西、湖南等多地的学生都走进珀莱雅,开启了一段探索美丽、科学与未来的旅程。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沉浸式体验,“来雅少年”公益研学项目已逐步成为珀莱雅教育公益实践中极具特色的板块,通过拓宽学生们的认知维度,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唤醒对未来的憧憬,在他们心中播下敢想敢追的种子。
公益行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受助者的获益,也体现在助人者获得的能力提升、认知升级和精神滋养。
8月14日-18日,珀莱雅在甘肃平凉开展“美好18· 共绘未‘莱’”珀莱雅希望小学18周年亲子公益夏令营活动。在为期五天四晚的时间里,包括珀莱雅员工家庭在内的19组城市家庭与希望小学的孩子们,携手开启一场温暖相伴、双向奔赴、共同成长的旅程。
珀莱雅希望小学18周年亲子公益夏令营
活动中,城市家庭与孩子们结对组成四支小队,通过共建图书室、趣味运动会、共绘彩绘墙、合种感恩果树、同走上学路等环节,在协作中建立起深厚的情感纽带,也从彼此的生活经历中相互启发。
城市孩子走进乡村,亲身体验不同的生活环境,学会了珍惜与感恩;乡村孩子则在展示自我、获得认可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勇敢与自信。这一活动突破了传统公益项目的单向援助模式,实现了情感的双向流动与共同成长。与此同时,员工家庭也通过亲身参与,进一步理解了企业公益的深层理念,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归属感。
近年来,珀莱雅持续探索多元化公益路径,鼓励内部员工参与实践,将社会责任真正融入企业行为与文化建设中。此次亲子夏令营正是珀莱雅持续提升公益价值的一次创新实践,成功推动公益从“单向援助”转变为“双向互动”,真正实现“助人者”与“受助者”的共同成长。
从珀莱雅希望小学的18年长期坚守,到“来雅少年”公益研学活动的综合能力提升,再到亲子夏令营中的共同成长,珀莱雅的教育公益逐步构建出一个物质条件与精神滋养并举、精准援助与深度赋能并重的公益生态模式。在此基础上,珀莱雅将继续秉持“长期主义”,探索多样化、可持续的公益模式,为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