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在珀莱雅20周年战略发布会上,浙江珀莱雅公益基金会正式成立
从商业到公益,珀莱雅与女性事业一直有着深刻的羁绊。
2003年,珀莱雅在杭州诞生。2017年,珀莱雅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上市,逐渐成长为中国美妆行业的龙头企业。
为了将更多美好回馈给社会,2023年,珀莱雅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公益基金会,并首先锁定新手妈妈群体作为自己的公益支持对象。基金会通过深入的群体调研,最终推出了“珀爱妈妈”项目,全方位地支持孕期女性、新手妈妈们迈入人生的新阶段。
“我们始终相信,美是一种力量,它理应回归人本、照亮生命。”珀莱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方爱琴告诉《中国慈善家》,“我们知道,自己不仅仅是商业价值的创造者,更是社会生态的共建者。所以我们始终支持女性不被身份定义,鼓励她们勇敢发声、追逐梦想。”
从商业价值到社会价值
珀莱雅创始人侯军呈来自温州。这位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和许多浙商一样,具有慈善情怀,致富之后不忘扶助乡梓。在珀莱雅成立的第三年,侯军呈就出资500多万元,为家乡修建了公路和办公楼。此后,他还在家乡捐款修缮文物遗址,并设立奖学金,至今已经资助超300位当地学生。
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朴素愿景,已突破故土的地理边界,逐步向更广阔的人间天地。
2007年5月,侯军呈带着珀莱雅管理层前往甘肃省平凉市考察市场,期间走访了当地的安河小学。这所学校建于20世纪七十年代,只有六间教室和两间办公室,墙体斑驳、裂缝,水泥地面坑坑洼洼,屋顶塌陷、窗户漏风、严重老化的木质桌子和板凳,三个学生只能挤在一张桌子上上课,而学生的午饭就是每人一个馒头。
2007年7月,珀莱雅在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当地政府支持下,出资捐建珀莱雅希望小学
眼前的景象让侯军呈一行深受触动。两个月后,在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珀莱雅捐出第一笔善款,在安河村建了一所希望小学。时至今日,珀莱雅一直持续给这所小学添砖加瓦:陆续新建了教室宿舍、厨房、库房、多媒体教室和塑胶操场。去年,学校又有了新的学生食堂,部分经费由当地教育部门拨款,剩余的资金由珀莱雅承担。
除了支持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之外,作为一个服务女性群体为主的企业,珀莱雅也逐渐将关怀女性列为主要的公益方向之一。2013年9月,在企业成立10周年之际,珀莱雅成为首家与联合国妇女署合作的中国企业,首批捐出善款300万元。同时,启动“海阔天空·女性就业平等计划”:消费者每购买一件特定的珀莱雅产品,珀莱雅就捐出一元爱心款,积累的善款将用于支持联合国妇女署促进女性就业平等的项目。
2013年9月,珀莱雅与联合国妇女署正式签署公益合作协议
在2021年的妇女节,珀莱雅联合《中国妇女报》,发起“性别不是边界线,偏见才是”公益倡导行动。2021年,该行动发布了一则公益短片,由说唱女歌手于贞出演,短片里呈现了一系列性别偏见的刻板印象:“女司机开不好车”“胆子大就不像女孩”“好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不用那么注重事业”“真男人不应该哭,男人不能太脆弱”……短片最后提到,美好的品质不分性别,“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挑战人人都会遇见,性别并不应当成为这些话题中的分界线。
之后,在每一年的妇女节,珀莱雅都会推出一条公益短片,呼吁大众关注青少年性别教育、职业女性面对性别偏见等话题。在持续的性别议题倡导中,珀莱雅也在探索更具实用性的支持路径,2023年妇女节,珀莱雅联合北京千千律师事务所,共同推出珀莱雅公益·劳动者法律咨询服务热线,为因性别遭受偏见的劳动者提供一对一的公益法律咨询服务。截至今年3月,通过咨询热线,该项目进行了共225次公益服务,时长累计2750分钟。
随着在公益领域的持续深入探索,珀莱雅渐渐发现,在面对更深层次、更系统性的社会议题时,仅仅“输血”是不够的,专业赋能才是帮助个体“拥有更好的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自我提升的关键。因此,珀莱雅公益开始进入从“捐赠” 走向“赋能”的过渡期。2023年,也就是珀莱雅成立二十周年的节点,公司决定在浙江省民政厅注册成立浙江珀莱雅公益基金会。
“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和行动,是基于珀莱雅近二十年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深思熟虑,也是公司整体战略升级的必然选择。”方爱琴告诉《中国慈善家》。
成立专门的企业公益基金会,体现出这家本土企业深耕公益、扛起更多社会价值责任的决心。2022年企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特别提到了“可持续的社会生态”,而成立公益基金会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珀莱雅公益基金会成立的第一年,公司拿出200万元作为注册资金,并捐赠400万元善款,以开展长期的、专业的公益项目。
为新手妈妈构筑多元支持的温暖港湾
2024年,珀莱雅联合澎湃新闻,以全国2481位新手妈妈们为样本,展开了专项调研。
根据《柳叶刀全球健康》2023年发布的研究,全球每年至少有4000万女性可能因分娩而产生长期的健康问题,这其中既包括生产所带来的生理损伤,也有越发被大众所看见的产后焦虑、抑郁问题。尽管这些状况非常普遍,但在临床的研究实践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它们。
调研结果也佐证了困境的存在,85%以上的妈妈们都面临睡眠问题,近一半受访者睡眠严重缺乏;半数妈妈们常陷入情绪低落、疲惫无力的状态;几乎所有的妈妈经历了因生育产生的身体损伤,包括腰背疼痛、头发大量脱落、盆底肌肉松弛、腹直肌分离等。
另一方面,本次调查也对新手妈妈们的家庭关系、职场环境、社会支持情况做了统计。调查显示不少新手妈妈缺乏必要的支持,怀孕后家庭关系一度紧张。在夫妻共育、情绪调节等方面,在乡镇地区妈妈们的疲惫和焦虑度更高,“担心事业发展”“对日常生活提不起兴趣”“对婚姻绝望,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母亲”等情绪也更常出现。越是低收入家庭,夫妻共育的情况也更差。而重返职场的新手妈妈面临的挑战中仍有17%表示工作场所并未提供配套设施支持。
2025年8月,珀莱雅公益基金会联合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新手父母成长营
调查还发现,妈妈们急需更全面的产后恢复指导。不论是城市还是乡镇受访者,均表示产后恢复指导不完善,心理辅导服务尤其缺乏。半数受访者表示,产检过程并未追踪自身的心理状态。2020年8月,国家卫健委发布《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提出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列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要提高孕产妇及家属防治意识,从政策上提倡了规范产检中的心理服务。但实际的落地情况,仍然还有进步空间。
基于针对新手妈妈的专项调研结果和珀莱雅多年对女性客户群的洞察。他们发现,女性在迈入“母亲”这个角色时,普遍会面临一些角色转变带来的新挑战,而对其的支持体系又存在一定的空白。珀莱雅决定开展一个支持新手妈妈心理健康的公益项目。
今年妇女节,《2025中国新手妈妈现状调查报告:看见母亲的困境与希望》正式发布,珀莱雅开启了“珀爱妈妈”项目。
2025年3月,珀莱雅公益基金会携手澎湃新闻在杭州举办“新生·共筑”珀爱妈妈——新手妈妈心理健康公益行动发布会
5月,该项目落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组在这里开展了一系列线下公益活动,包括孕期瑜伽、正念冥想工作坊、艺术疗愈工作坊、宝宝辅食制作小课堂、新手爸妈经验互助沙龙、家庭关系工作坊等,以心理支持与陪伴为支点,从不同切入角度找到为新手妈妈们提供支持和陪伴的可能。
过去几个月,项目陪伴了数十位新手妈妈在对话中疗愈和成长。有一位年轻的准妈妈,在杭州没有工作,进入孕期更是让她感觉到迷茫和孤独。她连续多次报名线下活动,表示自己在活动中找到了一些归属和共鸣。后来她因早产回到老家休养,项目组还专门去往医院探望她,情感的链接就这样建立起来了。“我们深刻感觉到,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个可以依靠的港湾。”方爱琴说。
让项目组印象深刻的还有一位新手爸爸,他起初是带着“伴侣要求的学习任务”来参加活动,每次拿着本子记着满满的笔记回去“交差”。但活动期间,他不仅学到了基础的育儿知识,还更加理解了妻子,也深刻理解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后来,他的参与也从被动变成了主动——这正是项目希望看到的变化,毕竟,对妈妈们的支持,首先便来自家庭系统。
今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珀莱雅公益基金会向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慈善联合总会捐出100万元善款,设立“珀爱妈妈——新手妈妈心理健康公益行动”专项基金。方爱琴告诉《中国慈善家》,除了目前计划投入的百万级启动资金,未来基金会还会根据项目进展持续追加善款,确保其可持续性。
未来,“珀爱妈妈”将从杭州社区医院的试点逐渐扩大到更多地区,向更多新手妈妈们提供专业、多元的心理支持。项目还将进一步开展家庭共同成长的关怀服务以及公众倡导活动,为新手妈妈搭建起 “被看见、被理解、被包容、被支持” 的安全港湾,让她们在成为妈妈的路上,不再独自前行。
共建公益生态网络
在“珀爱妈妈”项目实施策略中,有一点被特别提及:链接社会资源,共建支持生态。珀莱雅公益基金会希望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该项目中来,形成更为完善的新手妈妈支持网络。
珀莱雅联动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的供应商伙伴,形成公益生态网络。这也是如今很多企业做公益,或者开展ESG相关工作的重要着力点。除了动员自己的员工,上下游供应链伙伴也可以捐资捐物,他们的员工也可运用专业技能参与志愿服务,并借助各自的渠道和资源,共同也能够联合推动议题的扩散。
同时,“珀爱妈妈”也计划以公益资助的形式,联动关注议题的公益伙伴机构,支持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化在相关领域的社会服务,扩建更大的新手妈妈心理健康公益服务网络。
项目还计划拓展出一个志愿团队,招募有心理学背景的志愿者,或者是已经有一定经验的妈妈志愿者,为新手妈妈提供情感支持和专业指导,帮助她们更好地应对心理困境,提升心理素质。
2024年9月,珀莱雅公益基金会理事长方爱琴联动珀莱雅上下游产业链的供应商伙伴走访公益项目点
项目还将设立专项研究基金,支持高校和医院专家针对新手妈妈社会支持体系建设、产后抑郁干预模式等课题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也会直接赋能项目,转化为 “珀爱妈妈” 的具体行动指南。
对于 “珀爱妈妈” 公益项目的长期推进与价值落地,珀莱雅公益基金会团队始终抱有信心。在团队看来,依托对女性群体的长期关注与需求观察,能更精准地把握目标人群的真实情况,这正是项目得以扎实推进的重要支撑。“我们长期深耕女性群体市场,对于当代女性的生活状态、情感需求和内心世界有着持续且深度的洞察与思考。这让我们能更敏锐地捕捉到女性真正面临的社会问题,并以她们易于接受和信任的方式,提供有温度的支持。”方爱琴说。
未来,珀莱雅公益将在现有公益实践基础上,持续以女性发展、青少年成长为核心方向,着力打造具有标杆价值的公益项目,努力践行 “让更多人拥有美好的生活” 的使命。
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挑战也不少。尽管秉持着“长期主义”,但如何保障公益项目可持续发展,仍是一大难题。“如何设计出不仅在一地有效,还能在更广范围内复制和推广的公益模式?如何确保项目在初始热情过后,仍能长期、稳定地运转下去?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方向。”方爱琴说。
此外,对于倡导型的项目,如何才能更科学地评估项目的价值,并清晰地表达出来,也是珀莱雅公益目前所要探索的课题。
践行公益之美,珀莱雅一直在路上。